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家长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使之走出自卑的阴影,否则将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自卑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大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愿望与实际的落差
第二种:不断地打击与否定
第三种:比较的心理
第四种:性格的天生属性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一下:
一、愿望实际的落差
其实每一个孩子一开始会很积极,很希望自己做得很好。他们也会通过自身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优秀。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但由于孩子在能力方面、环境方面、经历方面、教育程度方面都会不同,有时候难免让孩子处于劣势。如果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教育方法:采用降低追求法和寻求授渔法。
1、首先要让孩子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和需求。比如孩子成绩不好,门门不及格,这时我们就不要再要求孩子考全班前几名,而是帮助孩子多长时间至少让一门课及格。如果有一门课及格后,就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可以的。
2、帮助孩子找到完成愿望的方法
有的孩子想法很多,而且理想和愿望也很高。但是,可能没有实现愿望的方法,这时候作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去寻找实现愿望的方法。
有一个孩子,一直想当演说家,但是自己站在班上话都说不出来,父母就鼓励孩子先从家中训练,面对父母两个人去演讲。后来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喊来面对他们再去训练,再后来去小区为大爷大妈演讲。一次次的训练,提高了演讲能力,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
二、不断地打击与否定
有一个孩子班里学习成绩在25名左右,父母希望他可以考前五名。通过一年的努力,他最好的成绩达到了第九名。父母还是说:你看你真笨,怎么就进不了前五名。
孩子喜欢画画,去参加美术班。半年后班里计划送出3个人参加市里画画比赛,他没有被送上。这时父母又说:你真笨,爸爸小时候学什么都很快,没有人可以超过爸爸。
在一次次的打击和否定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确实很笨从而失去自信,产生自卑。
教育方式:采取鼓励认可法。
首先要从点滴小事就去认可孩子。比如孩子自己去做拼图游戏,不一定必须把整个拼图拼好才去赞美,也许有一块图案,拼了好长时间,最后孩子自己找到了,我们也要给予认可和表扬。
其次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好。当孩子面对一件事情有畏惧心理的时候,我们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去尝试。
有一个孩子很想玩滑板车,但总是觉得自己可能学不会,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去尝试,一旦成功了就需要去认可。
还可以在家里安装一个成绩栏,只要孩子做得好,就给孩子一个小红花,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三、比较心理
大部分孩子都会有比较心理,如果比别人更优势,就会很开心,很自信。如果比别人差,就会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动力型孩子天生就有比较心理。他们本身是自信的,但是如果身边的人都比自己优秀,而自己也认为比不过别人时,会产生极大反差。
教育方式:采用目标转移法。
让孩子的目标改变,我们和别人比什么?有的孩子比物质,我们让孩子比人品;有的孩子比成绩,我们让孩子比努力。
淡化与别人比,增加比自己。把比较对象从别人身上改变到自己身上,超越别人不如超于昨天的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最重要。
四、性格的天生属性
有的性格天生自信爆棚,有的性格天生自卑。
忠诚型孩子天生就会考虑:如果做事做坏了我该怎么办?所以他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产生自卑。
完美型孩子做任何事都想做到完美,但有时会不尽人意,如果再加上外界的批评,会对自己自责,也会产生自卑。
和谐型性格的孩子,听别人的最舒服,但有时必须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会犹豫,而且没完成这件事情还被别人否定,就会产生自卑。
教育方式:采用培养兴趣法。
通过挖掘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感受到追求的乐趣,得以调节精神,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技能的进步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
自卑并不可怕,我们一起帮孩子改变。我们愿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打开孩子的心扉,发现孩子的内心症结,清除孩子的心灵垃圾,引导孩子走出困惑,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从这里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