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年度目标总是达不成?
文/钱科宇
又到年关,每家企业的“年度目标会议”都纷纷拉开了大幕。
有人着急、有人兴奋、有人懊恼自责。达不成年度目标的企业占大多数。
总结?追责!推诿!强压!这简直就是一场“斗智斗勇斗体力”的比赛。
然而,因果因果,您是否找到未达成目标的真正原因了?
第一,如果大家在讨论目标的时候已经表露出消极、推诿、茫然的心态,那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组织能力”,包括以下三个子方面:
01
管理机制问题
很多企业在定目标的时候进行“诱导、强压、煽情”的方式使员工就范,然后只强调结果导向,单一的使用绩效考核,追究责任,属于“粗暴执法”。然而在业务流程、制度规范方面却疏于管理。平时团队协作不顺畅、工作扯皮、部门本位主义,结果目标达不成。是否已经构建了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是目标达成的基础之一。
02
人员能力问题
管理机制为什么迟迟不能改善,这件事的责任人应该是谁?由于管理机制涵盖企业每个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管理者都有设计流程和制度并且贯彻执行之。如果以这个能力标准来衡量所有管理者,恐怕中国企业的平均合格率只有50%吧。
03
企业文化问题
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放下其他因素,客观地讨论目标,需要简单纯粹的企业文化。放下等级、长官意志、官僚主义,实事求是地考量每个人。
如果是组织能力问题造成目标未达成,就应该向高层问责。奇怪的是很多总经理在年底却回避了自我检讨。高层自己没有做年度工作计划,没有把组织能力的提升的纳入到年度目标中去。
第二,如果销售额、营业利润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很大,很可能是由于战略的缺失,没有很好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有效的市场定位,仍然在使用一贯的战术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一将不谋累死千军”,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问题的根源依然在高层。
第三,对创新的理解不正确。中国的很多企业以为新的技术产出新的产品,新的产品就会有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是以自己拥有多少专利引以自豪的。其实这仍然停留在产品思维而非用户思维。企业获得专利可能并不是用户关注的。
产品性能的提升虽然能改善用户体验,但也只是创新的初级层面。中级层面的创新是构建服务体系,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海底捞,菜品的口味其实很普通,却在服务方面胜人一筹。再比如制造行业的海尔、红领,也是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为目的做好服务体系,而不是仅仅闭门研究自己的技术。
更高层面的创新则是战略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作用是“选对池塘钓大鱼”,用最少的资源撬动最大的回报。中小企业普遍资源不足、人才匮乏。如果不能在顶层设计上动脑筋,恐怕是没有出路的。
最成功的案例恐怕要属诸葛亮为刘备所做的“三分天下”战略,使得最弱小的团队在夹缝中获得生存。而同样失败的案例也是蜀国,在第一阶段战略成功以后,就再也没见到更具有创新思维的战略了。尤其是在组织能力方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因此不得不说,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就是战略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