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见到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做事的岗位看似无光,却干出了不平常的业绩,不仅评上了“劳模”,当上了“标兵”,而且使做事的方法成为了一种“标准”,被广而推之、学之;有的人,做事的岗位虽被认为是前途无量,却怎么也发不出一点光,透不出一点亮,甚至老是入不了“门”,进入不了角色,虽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却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铺塌。
这说明,做事有学问,不可等闲视之。
做事学问之一:在全局。
事,从来就有大小之分、远近之别。但小事一直连着大事,近事从来牵着远事。如果做起事来见小忘大、顾近忘远,则小事难做好,近事难做全。
所以,做事就要有科学发展观,不让“巴掌山”挡住自己的眼,瞻前顾后,举一反三,通观全局,不走偏执之路。
做事学问之二:在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就是追求。有了方向与追求,才有可能紧盯不放,一往无前;才有可能持之以恒,以至千里;才有可能高瞻远瞩,争当后笑者;才有可能不怕大失落,成就大业绩。
做事学问之三:在选择。
世上的事情千千万万,一人不可穷尽之。这就要有所选择。就是要“选”合乎自己“口味”的事,选择符合自己长远目标的事,“择”适合自己的能干的事。这就要有所取、有所舍。
“取”之得当,才会有所进取;“舍”之毅然,才会有所精进。
做事学问之四:在状态。
做事不在状态,死沉沉,懒洋洋。表现在日常工作中,是拖拉疲他,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钟声有多响,只求钟声不休眠;是磨磨蹭蹭,不讲进度,自认“东山日头一大垛”,明日明日何其多;是浑浑噩噩,不论质量,拿其东而忘其西,丢三落四,甚至把昨日的文件套在今日的头上,把今日的文件放到脑壳外面。
做事学问之五:马上行动。
思维再缜密,计划也很周详,没有行动就不会有结果。有很多事都受时机所控,时间就是最大的机遇也是最大的风险。所以孔子说:“没有先学会养孩子才去嫁人的”,重要的事情都是边行动边修正,过分追求完美导致的就是落后甚至落败!“摸着石头过河 ”行动要快,也要有勇气和决心。
做事学问之六:在主次。
做事,就要抓“牛鼻子”,抓核心,即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导方面。否则,牵住“牛尾巴”,不仅牵不走牛,还有可能让牛踢自己一脚。
这就如治病,善医者,从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察“颜”观“色”,寻找病根,从源头上治起。
正所谓善治病者,必是医其源病之处;善救弊者,必是塞其弊源之地。
做事的学问在主次,就是要举一纲,而让众目张;执一本,而让余末从。
做事学问之七:在中庸。
生活中的许多事,有的看似缓如水,却要急急去干,因为敏则有功;有的看似急如火,却要缓缓而办,因为忙则出错;有的事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 这就需要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
做事中庸的学问就在这里:有的需要规行矩步,有的需要当机立断,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环境而变。同一事情放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不同人里,其恰当方法可能就需要大相径庭。所以办事必须得知人善任、知天时(大环境)
做事学问之八:在预防。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先忧事,才能后乐事。相反,如果先乐事,必是后忧事。忧事,就是无事时像有事那样予以提防,以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像无事那样沉着镇定,以消局中之危。重要的,忧事,就需要做事先谋事,把要做的事想深、想透,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来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的标准是什么?昏昏浩浩,是不可能成功的。
做事学问之九:在恒心。
大凡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部位人知的艰辛与痛苦,成功者分享的成功经验往往只有阳光的一面,阴暗的角落也被其光辉所照亮了。
一个人定了目标和行为准则,就应该将此视为自己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不管多艰难,只要咬咬牙,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胜利者。孔子一生游说诸侯而不被重用,直到快老死了都常为此叹息,其弟子子贡劝他降低自己的标准去将就那些诸侯,遭到孔子严厉的斥责。孔子一生不被重用,他的思想传播却在几千年来为人们所用,成为伟大的圣人!倘若他当时稍微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讨好统治的诸侯,他肯定会被重用,也可能创造出如管仲九合诸侯的伟业。如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千古圣人孔子了……
做事学问之十:在善果。
凡事有始有终,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出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不是你100%的预期,但一定是你全力以赴做到的最好结局。这是任何公司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