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曹操可算是用人高手了。曹操的强大完全归功于借势和本人的用人艺术。
曹操本没有高贵的出身,是所谓“阉宦”的养子,所以他要号令诸侯,称霸一方,急需要一个强硬的旗号与后台,这个时候,孱弱的汉献帝作用就突显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众所周知的,袁绍也曾有过这样的机遇,可是袁绍出生名门望族,门生遍布四海,自恃德高望重,自然就缺乏曹操的远见与行动力。曹操善于借势,有人骂曹操卑鄙小人,也有人不屑一顾,但就是曹操强烈的愿望和独到眼光,在别人眼里孱弱无用的汉献帝在他眼里变成了金字招牌。曹操善于发掘人才的最大价值闪光点和长远眼光,也让各种人才在他这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作用。我们常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反之亦然。作为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需要造势,合理合法的势让众多经销商、代理商趋之若鹜,话语权也就有了,这也是很多企业黑马脱颖而出的重要秘诀。
曹操懂得用人在于充分理解了人性。人性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欲望,所以曹操用人充分掌握了“术”---胡萝卜加大棒!对于投降者,一律加官进爵,动不动“将军”、“列侯”;对于抵抗者,若非英雄才俊,一律“杀无赦”,震慑政敌;若是英雄豪杰,则极尽讨好收买之能事,又能屈尊下士,善于表现,因此,天下英才,半壁入囊中。许攸来投时,曹操在洗脚,连鞋也顾不上穿就冲了出去;典韦阵亡,曹操连年祭拜,儿子曹昂虽同时阵亡却也没享受到同样待遇;对于关羽,那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了!这里面夹杂着对人才的强烈渴望,有真情实意,也不乏表演的成分。
曹操懂得人性还体现在对人性中“趋利避害”心理的宽容及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官渡之战中,实力和袁绍相比,差一大截,军中人心不稳,很多人自危,于是便暗通袁绍。曹操知道却不发作。等打败袁绍后,搜出的书信一大摞。曹操却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不发火那是稳定人心,否则叛逃更快;胜利后能放弃追究,那是体现了强者的自信和宽容;感恩和自省会让他们更坚定地站在曹操身边。再反观一下我们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是否时时在防范着自己员工的跳槽?是否采用的是压、查、骂的方式呢?员工一走就火冒三丈,冷言热讽。实际上是缺乏自信和对势的把握。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大的自由,更美的愿景,更亲切的微笑反而更能赢得员工的心。企业小,不苛求员工能付出长久的青春;但也不自卑,因为坚信自己的企业能长成万吨巨轮,承载更多人的希望和未来,乘风破浪!因此,对于目前付出的每一个人都充满感恩和关心,也是我们企业家必备的修养和素质!
曹操用人还体现有“变通”和“诈”的特性。“割发代首”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尊重法度,灵活变通,善于保存实力的优良一面。但单纯为了为了政治而作秀,甚至滥杀无辜则终将害人害己。为了推卸粮草不足的责任,冤杀粮官王垕。假借杨修首级来稳定军心,这些都是“术”的典型体现。而术的过分运用,则必令自己心存狐疑,对人失去信任,甚至睡觉都担心有人刺杀,加上他本来就多疑,最终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连为他治病的神医华佗也最终被他的疑心病害死,但最终也把自己害死在疑心病上。试想曹操创业初期,尚能宽人下士,可是事业做大了的时候,却日益作秀和狐疑,自我意识也愈发膨胀。曹操之死,不光是死在头风病上,更是死在了疑心病上啊。
想想我们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尚能待员工如家人,放低自己身份,真诚以待,可是一旦有了成就,就自我意识膨胀,疑心病重重,听不进别人意见,失去了真诚,讲究了权术,最重自己老了,企业也老了。企业虽然有利益上的争斗,“术”固然有效,可是,企业要基业常青,企业家引导企业前进的更应该是“道”,而不是“术”。与利益权谋相比,企业更应该像个精神和物质家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两个地方度过,一个是“家”,另一个是“企业”;我们经营企业要像经营“家”一样去呵护它,关心它,员工也才会像爱“家”一样地去爱它,爱我们。“家”中,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道”而不是单纯的“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统一了中国北方,这与他的雄才大志,出色的战略应用,初期能借力使力,求才若渴,仗义疏财,理解人性是紧密不可分的。然而后期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政治作秀、和对“术”的执著和由此导致的极度“狐疑”,却又让他最终丧失了统一中国的机会和自家性命。一代枭雄,让人钦佩、赞叹!亦让人叹惋、沉思!
如转载,请注明转自中国中小企业人才运营第一教练石淼的博客
QQ:1037410376 新浪微博:石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