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劳动法的正式实施,民营企业管理者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新的劳动法企业应该做些什么?靠投机取巧打擦边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合理分配的敏感问题,要缓解平衡这一对矛盾,首先必须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着手加强培训和提升,对员工加强长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通过转变经营管理思路,更新陈旧观念,彻底打破“经验管理”“集权式管理”的模式,强化精细化生产流程管理理念,提升全员内在心理素质,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相对一致,企业管理的压力才会减轻。
民营企业家身处企业内部组织的最高层面,是企业内部思考战略问题最多的,民企治理及管理整合专家曾水良先生认为:这种组织层面决定了企业的主要战略思考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而中低层面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相对较少接触和思考这一问题,自然也无法有效承担战略管理职能。二是团队结构。民营企业独特的发展轨迹决定了中高层团队建设是以信任和忠诚为基础,而非能力。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的团队组建很难吸引到以专业能力见长的中高层主管经理人,更多地是以血缘和关系来组建团队。
民营企业管理层出现问题现状和原因:
1.现任车间主任和厂长、生产经理和部门经理大都是从生产一线提升上来的,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培训和进修。
2.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凭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热情干到今天,当企业快速发展到400人以上规模时,无论从专业技能还是管理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沟通能力、心理素质、责任感等方面都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3.相当一部分老职员已失去了创业时那股激情,过去所谓的人才如今已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人躺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功劳簿上开始享福,过去与老板称兄道弟的铁哥儿们,随着企业的壮大如今以感情淡化。
4.绝大多数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还停留在“经验管理”、“权威管理”的层面,对80后新上岗的年青人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管理方法普遍以管、卡、压、训、罚款来解决矛盾和纠纷,缺乏沟通交流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一切错都归宿到员工身上,结果造成大量员工流失,其根本原因是管理者的情绪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出了问题。 5.企业高层主管面对亲情、友情、人情之间的相争不能果断处理,对生产一线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生产流程混乱导致经常性空运、客户投诉、罚款等问题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说话方式十分欠缺,导致员工工作情绪反常,缺乏团队协作意识,更不用谈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6.企业薪酬分配体制不规范严谨,员工对自己每月收入十分含糊,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化,员工对企业只有怀疑没有信任,这是企业管理之大忌。也是很多企业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之一。
7.企业高层领导由于长期为订单奔波,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情绪化,用人疑人,集权管理导致人才不能久留。经营业绩有一点成绩就开始飘飘然,工作开始华而不实,有时也觉得自身素质有待提升,想学一点什么,但又静不下心来,做什么都有一点走马观花的味儿,出了问题总是抱怨下面的人不行,整天被“忙”“盲”“茫”而困扰。同样出现:不会授权、不懂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大事小事一把抓的糊涂局面。
以上七点是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企治理及管理整合专家曾水良先生认为:培训人才重在启发独立,事情交给部属,难免会因考虑不周或技巧不够,而造成一些缺憾。在这种情况下,上司总会习惯地指示部属应该如何去做。当然在遇到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是绝对有必要给予具体的指示方向或依循的原则。但问题是,如果指示过于详尽,可能使部属养成习惯,形成依赖心理,唯命是从,不愿开动脑筋。一个命令一个行动,只是机械性地工作着,谈不上做事的方法,又怎能培养人才?
民营企业培训人才最重要的事是要让他们多动脑筋,多思考,然后自己制定计划和策略,付诸实行。能独立自主,才能独挡一面。一位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启发部属自主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独立作业,而不是变成唯命是从的傀儡。《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